新绛农商银行:金融刻刀雕琢非遗未来
新绛农商银行:金融刻刀雕琢非遗未来
绛州石雕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可追溯至隋代,依托马首山优质青石资源,新绛县北张镇西庄村历经明清鼎盛发展,延续至今已形成拥有50余户大厂家、30余户作坊、从业人员超800人的产业集群。然而,这一传统产业正面临资金周转慢、生产周期长、设备投入大等挑战,尤其因非遗属性导致融资渠道受限,部分商户归还他行贷款后无法续贷,资金链濒临断裂。
新绛农商银行北张支行作为当地乡村振兴主办银行,深知石雕产业对乡土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为破解困境,该支行主动开展专项摸底,梳理他行还贷未续贷客户名单,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方案:一是为10余户符合条件的石雕商户提供信贷资金入驻及贷款调增,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二是建立“双创”基地专项支持机制,覆盖42户加工户及500余个就业岗位,通过延长贷款周期、优化还款方式匹配石雕产业回款慢的特点。
定制化服务不仅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更融入到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中。例如,通过差异化授信政策,优先支持绛州石雕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工坊,帮助其更新设备、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同时联动地方政府,将石材库存与成品纳入质押物范围,破解抵押物不足难题。
这些举措背后,是该行对“金融刻痕”理念的践行——张氏石雕坊是当地传承五代的老字号,以精雕细琢的"狮子滚绣球"传统纹样闻名。两年前,因承接某景区大型石雕牌坊项目,张师傅需采购30吨优质青石原料,但前期工程款未结清,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北张支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了解到张师傅的困境并非个案——许多非遗传承人因缺乏合格抵押物被传统信贷拒之门外。该行迅速启动非遗专项评估机制: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定制还款计划、利率优惠等方式,张师傅获得80万元贷款后,不仅完成订单,既保住了老匠人的手艺工坊,也让石雕产业从陈列品转变为乡村振兴的“金果子”。
新绛农商银行持续深化“一业一策”服务模式,通过动态监测商户经营状况、灵活调整信贷额度,确保资金精准滴灌。这种扎根乡土、与产业共成长的金融支持,正是农商行助力地方经济、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写照。(任俊生 董卫华 段栩鸽)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