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运城讲坛”开讲 爆出历史冷知识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运城频道>>文化旅游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纪连海讲运城历史

4月13日、14日,《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知名历史学者纪连海走入运城,他从运城博物馆、池神庙走到解州关帝祖庙,边走边听边分享,为大家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历史小知识,直播间的网友纷纷表示:“学到了。”

谈人类起源

进入运城博物馆,看到人类起源史和世纪曙猿化石,纪连海说:“垣曲发现的这块世纪曙猿化石是有很深的历史意义的,它不仅仅打破了中国历史,还打破了世界历史,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让大家知道了人类源于亚洲……”

谈唐朝服饰

运城博物馆展陈的一组碑刻拓片,一边是传统唐朝宫廷妇女形象——高髻,通体长袍;另一边的唐朝仕女图,形象却大相径庭,不仅女性特质减少,呈中性风,且身着上翻领窄袖长衫服饰,与当时汉族传统服饰迥异。

“这其实就是唐朝包容文化的体现。”纪连海讲,“历史上有记载,唐朝长安的女孩儿,都会穿异族服装,就算是汉族的仕女,也会置办一身胡服行头。”

谈战争与盐

在池神庙,谈到盐的重要性,纪连海有感而发:“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像是我们不知道炎黄、蚩尤为什么在打仗,首先,人是逐水草而居,但光有水、有草也活不下去,牲口都要吃盐啊,何况人!所以,什么地儿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呢?那就是产盐的地方,炎黄大战也好,蚩尤大战也好,为的也就是一个‘盐’字。”

谈巡盐御史

池神庙中有一块题名碑,在盐湖担任过巡盐御史的人都会在此记载。

看到碑文中熟悉的名字——年羹尧,纪连海讲道:“漠西蒙古准噶尔部时期,年羹尧担任川西总督前去平叛,军队的吃喝用度尤为重要,可钱从哪来?卖盐。盐铁官营,用这个钱去平定西北。”

题名碑上还有唯一一个山西人孙嘉淦,纪连海讲了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有人曾冒用孙嘉淦的名义弹劾乾隆皇帝,虽然后来真相大白,但孙嘉淦还是因为此事一病不起。”

纪连海谈“二月初一”

纪连海在池神庙了解著名的垦畦浇晒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五步产盐法时,注意到了示意图上标注的一个日期——二月初一,这是每年盐工开始进入盐池工作的时间。

“唐朝有个皇帝,也就是唐德宗李适当时发现一年内只有二月份没有一个节日,于是立了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是个人为设置的节日。而现在我看到盐湖的盐工是二月初一开始干活,我认为这两件事或许有所关联。”

谈元朝“封神”

池神庙碑文上有池神被元朝皇帝加号“封神”的记载,纪连海笑言:“元朝的一些皇帝很有趣。我们都说元朝动荡,不仅是因为汉族的反抗,他们内部也钩心斗角。而元朝的皇帝,为了安抚各地,干脆给各地的神灵封神……”

谈青龙偃月刀

解州关帝祖庙摆放着三把关公的青龙偃月刀,重达300斤。而关于历史上的青龙偃月刀,纪连海说:“史料记载关公的刀具是82斤,换算到现在是30多斤,实际上以前的斤量小,而且不同朝代的斤都是不一样的。”

纪连海谈“太牢之礼”

“关圣帝君的太牢之礼用的是三牲,也就是猪牛羊,还必须是整头的。”

行至祭祀台前,纪连海与大家分享,“过去的人是不吃猪肉的,正经人都吃羊肉,穷人吃鱼肉,吃猪肉是从苏轼开始的。”

从唐代服饰的多元融合,到“盐”这一关键资源在历史中的深刻影响,再到年羹尧等历史名人的故事……

纪连海在运城的这一波“运城讲坛”,引人入胜,让直播间的观众感受到了历史文化跨越时空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李婉玉 赵泽艳)

(责编:杨倩茹、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