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言今” 盐湖文物系列解读 —— 解州关帝庙建筑群解析(一)
“溯古言今” 盐湖文物系列解读 —— 解州关帝庙建筑群解析(一)
在解州关帝庙的中轴线上,午门两侧巍然矗立着两座精妙的牌坊 —— 东为 “精忠贯日坊”,西为 “大义参天坊”。这两座牌坊犹如关帝精神的具象化身,以精湛的建筑语言诠释着 “精忠贯日” 的赤诚与 “大义参天” 的豪迈。它们与庙内其他牌坊共同构成完整的建筑序列,每一处斗拱、每一片琉璃都凝聚着匠人的虔诚与智慧,见证着关公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永恒传承。
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
午门两侧各建有一座南北向牌坊,东为精忠贯日坊,西为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 与 “大义参天”,是人们对关圣忠君与义德的崇高赞誉。二坊造型、规制结构相同,均为一间二柱单楼庑殿顶,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
牌坊柱头上横置额枋,额枋上有连珠大斗二十三枚,每斗口内叠构向外跳出的翘头五层,上置单浮云耍头,耍头上挑承檐桁,前后形制一致。桁上椽飞齐备,四斜角略向外伸,檐长合度,翼出得当,尽显典雅劲健。
牌坊瓦顶全由黄绿色琉璃制品构成:沟头为饕餮纹,滴水呈莲花瓣,脊筒雕牡丹花图案,鸱吻式卷尾成龙头形,脊上小兽有押鱼、海马、凤凰等;傧伽立于四角,套兽行于翼端,兽下置风铎,神韵悠然。正脊当心为绿狮驮瓶,略呈宝刹之意。
牌坊前后檐下设垂柱,各四枚。前后间以穿插枋固定垂柱下部,穿插枋腰间与大额枋搭交。中间板壁设横匾,分别雕刻 “精忠贯日” 和 “大义参天” 坊名,前后一致。
山海钟灵坊
山海钟灵坊原建于明嘉靖年间,原额 “如在其上”,清代毁于火灾,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原地重建,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牌坊正面题 “山海钟灵”,背面镌刻 “如在其上”,寓意关帝圣德广布世间,如在当空。
瓦顶完全由黄绿色琉璃构件覆盖:正脊当心以狮驮宝瓶为刹,脊筒两侧雕牡丹花卉;脊端鸱吻为卷尾式,两次楼鸱吻为鱼尾式,尾端分叉无卷曲,亦无小龙。
两次楼正脊及各楼戗脊均采用脊筒式,脊侧无突起花卉,而是刻有瓦条叠筑纹饰。这种形制曾见于元初芮城永乐宫纯阳殿脊筒,是金、元时期瓦条脊向脊筒过渡的形式,明清已不流传。清代重建时保留此形制,推测依景区留存的金元脊筒仿制。脊上小兽有押鱼、海马、凤凰等,垂兽为龙头式,作昂首嘶鸣状;岔脊外端置坐式傧伽,龙头式套兽伸向四隅,远观似傧伽骑龙奔向四方。
牌坊明楼檐下前后各设两枚大垂莲柱,垂柱外端雕成龙首,下端饰莲瓣和花蕊;靠近中柱和大额枋处,前后各悬四枚小垂莲柱,均匀分布,上端设枋替挑承,雀替简洁朴实。门额雕成通间雀替,两端龙首呈吞没状,前后浮雕武将骑马场景,再现关公别曹营、奔汝南、过关斩将等典故。
气肃千秋坊
该坊位于春秋楼前,为四柱三楼庑殿顶,是关帝庙内最高大精致的牌坊之一。
牌坊瓦顶均采用黄绿色琉璃构件:正垂各脊由雕花脊筒连接,花卉凸起,小巧兽类蹲踞脊上;脊刹为火焰宝珠,设计简洁。垂脊较短,垂兽为龙形;岔脊之上安置小兽、傧伽,角梁上套兽外伸,呈飞腾之势。正脊两端装饰琉璃凤吻一对,凤吻蹲于吞口之上,翘首摆尾,迎面张望,颇具吉祥雅趣。
牌坊明间中柱横置大额枋,额枋上平行布列连珠大斗二十四枚。牌坊施连珠斗多为奇数,此坊明间连珠斗为偶数,实属罕见。当心间镌刻 “气肃千秋” 四字楷书匾额,彰显关公风范。明间檐下悬垂四枚精雕莲柱,下端刻莲瓣、莲蕊,穿插枋外端雕卷草;两侧迎风板上,透雕或圆雕花卉、禽鸟、夔龙和吞口,彩绘花卉图案及《三国演义》故事,如 “温酒斩华雄”“过关斩秦琪”“卧牛山收周仓” 等,栩栩如生。
气肃千秋坊后有 4 棵树龄 1400 多年的侧柏 “活文物”,树冠与牌坊互相映衬,形成 “古柏飞龙” 奇观:左边为昂扬龙首,中间是蜿蜒龙身,最右为雄壮龙尾,远看既似青龙翻江倒海,又如游龙穿云戏珠,令人称奇。
夕阳余晖为 “精忠贯日”“大义参天” 二坊镀上金辉,它们与 “山海钟灵坊”“气肃千秋坊” 共同构筑起关帝庙最动人的建筑乐章。这些牌坊不仅是明清建筑艺术的精华,更是中华民族忠义精神的不朽丰碑。微风拂过气肃千秋坊后的千年侧柏,仿佛能听见历史回响 —— 那是对关公 “精忠贯日、大义参天” 品格的永恒礼赞,亦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见证。
(来源:盐湖文保中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