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言今”盐湖文物系列解读——春秋近百载,中山仍闪耀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运城频道>>文化旅游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运城盐湖区热闹繁华的府西街,一座青砖灰瓦的清代院落静立于闹市之中。这座占地不足500平方米的中山中学校址,看似寻常,却承载着晋南革命星火的燎原记忆,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传递着穿越百年的精神力量。

中山中学校址简介

中山中学校址位于盐湖区西城街道办事处西郊居委会府西街137号。1927年至1932年,嘉康杰同志在此租用私人住宅,创办“中山中学”,进行革命教育活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该院坐南朝北,东西长32.438米,南北宽15.288米,占地面积495.91平方米。现存建筑有门房、过厅和后院东西厢房。门房面宽五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布瓦铺面;过厅面宽五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明间为前后院通道;后院东西厢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一面坡屋。2015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经历

嘉康杰(又名嘉寄尘),山西运城夏县胡张乡其毋村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爱国运动,曾两次留学日本。

1921年学成归国后,怀揣“教育救国”理想,婉拒阎锡山委任的县长职位,认为“中国之落后,在于不兴教育,不懂科学”。他毅然返回家乡夏县、运城等地,致力于平民教育,先后创办以太小学、夏县平民中学、运城河东中学等学校。在这些学校中,他积极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成为革命骨干。期间,他多次参加和领导反对军阀政府及地主劣绅的斗争,因此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

1927年,随着国民大革命深入,嘉康杰获释出狱。面对大革命失败后晋南党组织的严重破坏和白色恐怖,他临危受命,先后担任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书记、河东特委组织部长等职,致力于重建和恢复党组织。他不畏艰险,长期深入基层群众开展工作。

同年获释后,他决心在运城创办“中山中学”。与弟弟嘉红元等人克服重重困难,以仅有的五元钱起步,租赁旅店房间招生,并通过收取报名费、发动群众捐款等方式筹集办学经费。1927年7月,“中山中学”在运城西大街88号正式成立开学。嘉康杰先后聘请张稼夫、李端甫、王义侠、霍绍文、李仰南、郃继楷、韦献诗等进步人士任教,继续为革命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目睹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行径,嘉康杰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嘉康杰以学校为立足点开展党的工作,在进步师生中发展党员,使“中山中学”成为党的秘密机关之一。1932年,因身份和学校基地暴露,阎锡山当局以“有共党嫌疑”罪名查封“中山中学”并下令逮捕他。在党组织保护下,他化装脱险,转移至临汾、夏县和中条山一带继续从事地下工作。他与同志们筚路蓝缕,戮力同心,历经艰辛,至1933年,在晋南三十六县中的三十二个建立了党的领导机关,尤其在贫苦农民中发展党员400多名,极大地壮大了地方党组织力量。

1936年红军东征入晋,嘉康杰在夏县策动中条农民武装暴动,建立红军游击队并担任总指挥。1937年11月,他受中共河东特委委托,出色完成在闻喜、夏县一带为八路军扩兵500名的任务,受到表彰。同年12月,在中共北方局于临汾召开的山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刘少奇称赞其为河东“群众领袖”。

1938年1月,嘉康杰赴延安“抗大”学习,5月奉命返回河东从事敌后游击战争。历任中共晋豫特委(后改地委)委员、军事部长、晋豫边游击支队供给部长等职,率游击队战斗在中条山区,配合主力部队多次挫败日军进犯。1939年9月,在中共晋冀豫区党委第一次代表会议上,他当选区党委委员并被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后任中条地委委员、民运部长。

国民党反动当局忌惮嘉康杰在晋南的巨大影响力。1939年11月18日,他在返回中条地委驻地的途中,不幸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英勇牺牲,时年49岁。

精神启示

功不唐捐,以启山林。嘉康杰拒绝了阎锡山的县长委任,在盐湖畔立下誓言:“中国之落后,在于不兴教育,不懂科学”。他变卖家产,在此创办中山中学,将“教育救国”的理想倾注于一砖一瓦。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中山中学表面传授新知,实则是中共秘密机关。嘉康杰以教书为掩护,在进步师生中发展党员,昝汉杰等革命者在此播撒火种,将课堂化作反封建、反军阀的前哨,将学校建设成晋南革命的熔炉,不断为晋南革命,中共革命熔铸锻造百折不挠的新鲜血液与力量。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抗日烽火,嘉康杰的一生与民族觉醒同频共振。他在此更名“康杰”,寓意以健康体魄铸就杰出人生,最终为革命血洒涑水河畔,其名永存于今日的康杰中学。莘莘学子在此触摸泛黄的课本、聆听“嘉校长”拒官办学的往事,红色教育从抽象符号变为可感的历史温度,校址亦成为河东红色革命中一座永远的精神坐标。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近百载春秋,这座见证河东党史的院落一度濒危。2021年,盐湖区委区政府启动抢救性修缮。秉持着“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专项拨款支持修复,中山中学得以涅槃重生。同时,于2023年,文保部门在中山中学校址布展,将其转型为多功能文化空间,为其文化赋能,活化新生。盐湖区文化馆在此开设红色舞蹈课、非遗展览,让革命文物在民歌韵律中“活”起来——百年院落重闻书声笑语,盐湖文脉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赓续绵延。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当学童的画笔描摹青砖上的弹痕,当游客驻足于嘉康杰伏案的复原场景,这座院落已不仅是文物保护单位——它化作一扇永不关闭的门,让信仰之力穿透时空,在新时代续写“健康·杰出”的精神史诗。

(来源:盐湖文保中心)

(责编:杨倩茹、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