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之十二——人民舞台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运城频道>>文化旅游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盐湖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乡镇陆续发现不少近现代建筑,其中人民舞台的发现数量格外突出,将近 20 座。这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建筑各有特色,下面详细介绍几座具有代表性的人民舞台。

上马人民舞台,位于上郭乡上马村村委会西 30 米处。据梁记记载,创建于 1969 年。东西 11.87 米,南北 15.01 米,占地面积 188.87 平方米。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一条正脊,干槎瓦铺面,三垄筒瓦收边,为铁木结合梁架。东山墙辟台口,戏台前檐为六柱五间,柱头装饰有圆形、南瓜形装饰物,多色水刷石装饰柱面。明间上为仿古木结构抱厦,抱厦筒瓦铺面,飞檐翘角,彩绘艳丽,下有八额斗拱,六垂花柱。台口上饰红色五星图案,下横书 “上马舞台”。两次间开窗,窗上方分别以弹涂工艺绘延安和井冈山,窗上题有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两稍间题对联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对联上绘有毛主席语录本。时代特征明显。戏台内东西山墙嵌有重修碑记 2 通,村民曾于 1995 年、2023 年集资修缮,整体保存较好。

杜村人民舞台位于盐湖区冯村乡杜村村委会南 30 米。根据梁记 “公元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一日立谨志 杜村大队全体社员迁建舞台一座谨作留念” 可知,舞台创建于 1967 年。该舞台坐南朝北,台基高 1.2 米,东西长 13.32 米,南北宽 14.99 米,占地面积 200.09 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干槎瓦铺面,五垄灰瓦包边,前后檐均设有飞椽,砖砌博风板,梁架结构为五檩无廊式,三架梁之上蜀柱柱脚设有雕花角背,蜀柱柱头设有连杆、叉手、丁华抹亥拱承托脊檩。前檐设有雕花垫板,额枋上设有雕花斗拱 7 个、雕花花墩 6 个,两山墙前设墀头,雕刻有花卉图案。前檐明间采用移柱造,增加了舞台演出空间。戏台墀头墙呈八字形,墙心设有云龙纹影壁,影壁之上分别题 “灭资、兴无”。屋面局部漏雨,整体保存一般。

岳坛人民舞台位于盐湖区姚孟街道办事处岳坛村委会北 8 米。根据梁记 “峕公元一九六五年十月一日吉时创建 二零一八年八月一日吉时修建戏台一座謹誌” 可知,创建于 1965 年。舞台坐西朝东,台基高 1.1 米,南北长 12.81 米,东西宽 12.22 米,占地面积 156.76 平方米。干槎瓦铺面,进深六椽,梁架结构为七檩后出廊,南北两檐墙椽外露,施飞椽,后檐墙为封护檐。东山墙开台口,台口上出抱厦,施飞椽,吊柱六根,两端出翼角,台口上方立竖匾额,题 “人民舞台” 四字。南北两侧辟砖券门洞供演职人员出入。两侧方形砖柱夹影壁,砖柱上置现代石球、石狮。梁架、额枋、飞椽等均饰有新近彩绘,色彩鲜艳。舞台 2018 年进行重修,整体保存较好,为研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见证了乡村生活的变迁。

顺郭人民舞台位于盐湖区冯村乡新顺郭村委会西 30 米。该舞台坐西朝东,台基高 1.05 米,南北面宽 15.29 米,东西进深 11.06 米,占地面积 154.57 平方米。干槎瓦铺面,梁架为七檩六椽。舞台六柱五间,中间为舞台台口,台口上出抱厦,施飞椽,饰斗拱三攒,吊柱六根,两端出翼角。两次间开窗,南北两稍间题 “数风流人陶冶今朝 展现古代英雄事”,六根立柱均采用水刷石工艺进行装饰。南北两檐墙后辟砖券门洞,供演职人员出入,现一侧被封堵。据建筑形制判断,舞台应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012 年 10 月,村民集资对其进行修缮,整体保存一般。舞台位于村委会前小广场内,周边环境良好。舞台结构造型独特,时代特征明显,对研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来源:盐湖文保中心

(责编:韩蕾、林晓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