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串链”激活农文旅 盐湖打造乡村振兴甜蜜经济
小番“串链”激活农文旅 盐湖打造乡村振兴甜蜜经济
盐湖区兴盛丰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番茄大棚里,一场农业与文旅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20余个特色番茄品种不仅成为市场的宠儿,更变身沉浸式课堂,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研学团队。让我们跟随镜头,看小小番茄如何串起产业链条,点燃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在占地30亩的种植基地,翡翠绿、蜜糖黄、胭脂红等特色番茄挂满枝头。合作社负责人刘秀峰手持平板电脑,正向20余名小学生展示番茄生长全息影像。“根系深度决定养分吸收”、“昼夜温差影响糖分积累”等农业知识,通过动态演示变得生动直观。转入实体大棚,孩子们在技术员指导下化身“番茄侦探”。指尖轻触表皮判断成熟度,鼻尖细嗅辨别品种差异,现场品鉴环节更让“爆浆口感”“花果清香”成为鲜活教案。合作社创新推出的“五感认知法”,让农业科普突破单向讲解模式。
在这些颜值与口感兼具的番茄背后,是合作社坚持的生态种植理念。全程施用羊粪、豆饼等有机肥,采用熊蜂授粉生物技术,虽然亩产控制在3000斤左右,但每斤售价达15-20元。通过“基地直采+社群团购+电商外销”立体销售网,产品已覆盖晋陕豫三省。
随着“番茄研学”品牌走红,基地今年已接待12批研学团队。从育苗移栽到疏花疏果,每个生产环节都转化为教学场景。合作社更联合农科院专家开发《番茄成长日志》实践手册,将40天种植周期浓缩为可带走的移动课堂。
“这些苗子都是咱们自己培育的,通过手机就能监控温湿度。现在周边8个村都和我们签了订单,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刘秀峰介绍。
如今,这座番茄乐园已催生多重效益,每年吸引超5000人次研学体验,带动32户农民转型技术员,衍生出番茄主题餐饮、农耕文创等周边产品。一颗小番茄撬动的“甜蜜经济”,正在盐湖大地铺展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耿金乐 王洁)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