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下化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河津市下化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河津市下化乡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阵地建设、党员管理、矛盾化解等创新举措,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党群阵地“强根基”,搬迁群众“安新家”。下化乡以搬迁安置为契机,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桥头堡”。南桑峪村投入1.3亿元建设住宅楼二期工程,同步完善老年公寓、电动摩托车智能充电棚等设施,解决村民居住、养老、出行等难题,惠及300余户家庭。陈家岭村投资459万元新建四层党群服务中心,涵盖便民服务站、党员活动室、村史馆等功能区,并配套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硬件升级与功能拓展,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搬迁群众从“住有所居”迈向“居有所乐”。
“五心”工作“连民心”,服务群众“零温差”。乡党委推行“五心”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带着“真心、耐心、细心、诚心、恒心”深入一线。针对群众分布散、农忙时间紧的特点,党员干部利用饭点入户走访,建立“问题清单”动态台账,2024年累计收集意见35条,解决道路清理、房屋修缮等民生实事16件。同步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举办“枫桥经验”专题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矛盾调处能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多元共治“破难题”,基层善治“结硕果”。下化乡深化“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整合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定期排查矛盾纠纷。陈家岭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综治平台,联动司法所、派出所等资源,高效解决飞线充电、邻里纠纷等问题,矛盾化解率达98%。同时,通过普法宣传、文化活动凝聚共识,2024年开展反诈宣传、文艺汇演等活动20余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构建起“党群同心、邻里互助”的治理生态。
河津市下化乡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通过阵地升级、机制创新、服务提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民生为本”的善治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未来,下化乡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擦亮基层治理“红色名片”,绘就共建共治共享新画卷。(任俊生 魏雅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