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奋力书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时代答卷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运城频道>>运城视窗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桐城镇姚村为群众提供红白事场所

▲中华裴氏家风家教馆

▲闻喜县物业行业第八联合支部为两户业主调解矛盾

▲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禁毒踏查行动

▲外卖骑手到社区报到并签订承诺书

▲郭家庄镇西宋村玻璃器皿直播间

▲闻喜县龙海社区联合融媒体中心、银浩物业等单位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宣传

▲畖底镇“田瓜底直播间”拓展兴企助农新渠道

▲东镇官庄村打造书法绘画特色“文化村”

▲薛店镇沟渠头村举办藤蔓月季花观赏季暨中药材特色乡村游活动

▲后宫乡阳庄村网格员在“枫桥工作站”开展工作

▲闻喜县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基地模拟法庭演示

▲小学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闻喜县综治调度指挥中心开展分析研判工作

▲闻喜县党员干部在中华裴氏家风家教馆接受教育

▲基层党员干部在陈家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自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以来,闻喜县将创建示范区作为党建工作“一号工程”,聚焦基层组织提档、基层治理提效、干部能力提升,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创新构建起全域覆盖、多元协同、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体系。

从桐城镇的数据报表梳理到裴社镇的民生实事办理,从社区党员先锋岗的红旗飘扬到金属镁产业链党建联盟的创新实践,闻喜县正以扎实的行动和鲜活的案例,书写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

顶层设计筑根基

构建治理体系“四梁八柱”

2025年春节刚过,在闻喜县委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的专题调度会正在进行。县委书记郝虎生作为创建工作总召集人,手中拿着一份《闻喜县落实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的工作措施(2025年度)》,逐条逐项与参会人员研究落实细节。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才能不断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郝虎生的话语掷地有声,道出了闻喜县推进基层治理的核心思路。

去年以来,闻喜县将创建示范区工作作为党建“一号工程”,构建起“县委统筹、专班推进、上下联动”的治理格局。县委设立基础工作、作风建设、强基赋能等8个工作专班,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剑昆,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文斌等县领导牵头,形成“指挥部+作战单元”的工作体系。

闻喜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启盛翻开文件解释道:“我们不是简单照搬上级要求,而是结合闻喜实际,将每项任务都细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举措。比如这份《措施》,就明确了创建示范区的三大工作目标、23项工作任务、129条落实举措,为全县基层治理提供了‘操作手册’。”

3月26日,在创建示范区专题调度会上,各专班汇报工作进展时,数据报表摸底调研、社区结对共建、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均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截至目前,8个工作专班已召开10次推进会,推动46个示范点建设从蓝图走向现实。

在示范区创建中,闻喜县按照“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5个规范化,打造了2800平方米的县级综治中心,将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人社局等部门全部以“常驻”方式入驻,实现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

走进闻喜县发展和改革局(数据局),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县基层治理数据。4月15日,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统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数据局)牵头的基础工作专班召开第一次会议,确定桐城、裴社两个试点乡镇先行先试。目前,桐城镇梳理数据报表402项,裴社镇梳理数据报表526项。经比对分析去重,最终全县汇总共计674项。

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打造和美乡村的必要抓手,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示范区创建中,闻喜县制订《闻喜县2025年度财政资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结合各村实际制订“一村一策”发展方案,重点扶持产业薄弱村,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同时,出台《关于做好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强化资产规范管理。通过党建引领,不仅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更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创新模式提质效

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闻喜县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从乡镇党建办规范设置到社区“大党委”建设,从党员作用发挥到流动党员管理,全方位激活基层治理的“红色细胞”,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在示范区创建中,闻喜县构建了“1617”社区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广泛发动“6”个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引导17个社区灵活打造“17”项特色品牌),77个县直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16个党员先锋岗、12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基层一线。17个社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形成“一社区一品牌”的差异化治理格局。

今年以来,闻喜县高标准推进乡镇党建办设置,印发《关于做好乡镇党建工作办公室规范设置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完成对乡镇党建办专职人员的系统培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国瑞介绍:“我们按照有标识、有场地、有架构、有制度、有专人、有保障的‘六有’标准,建设乡镇党建办,目前12个乡镇党建办全部实现实体化、规范化运行。”

阵地建设的提质升级不仅体现在乡镇,更延伸到了社区和企业。以盛邦聚贤苑小区为试点,成立了中共闻喜县物业行业第八联合支部委员会,打造物业党建“新阵地”,将党建引领融入经济发展场景;依托银光镁业集团探索打造非公企业产业链党建试点,出台了《闻喜县金属镁产业链党建工作方案》,成立“金属镁产业党建联盟”,实施“红色覆盖攻坚”行动,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更加畅通。

在基层网格治理中,闻喜县123名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全部进入社区“两委”,农村252名网格员中10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县综治中心主任吴江介绍:“通过‘月主题、月例会、月考核、月通报、月约谈’的管理模式,截至4月底,全县排查矛盾纠纷108件,化解108件,化解率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为进一步保障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新兴领域党建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闻喜县下发《关于在全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的通知》,目前全县已有209名新就业者到工作地社区报到,签订“双服务”承诺书。

在示范区创建中,闻喜县着力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完成流动党员集中排查纳管,全县共流出党员356人,共纳管354人,整体纳管率99.44%。“虽然在外地打工,但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我依然能参加组织生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在上海市务工的闻喜籍党员席俊红感慨地说。

党群协同绘和美

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5月22日,一场强降水突袭闻喜县桐城镇,短短两个小时,部分村的降雨量就突破了50毫米,出现道路积水、窑洞院落被淹等险情。桐城镇党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村党支部第一时间响应,通过村级广播、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依托全镇1109个微网格开展险情摸排,并迅速组织起40支300余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下沉一线,为守护群众安全筑起一道“红色屏障”。

在降雨量较大的上白土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携带铁锹等工具,疏通堵塞的排水渠,清理淤泥杂物,保障了排水畅通。针对窑洞、院落积水问题,岭西东村党支部书记王发祥带领党员干部逐户上门,帮助农户清理积水。面对存在坍塌风险的危房、危窑,岭西西村党员干部耐心劝说并协助群众紧急转移至安全住所。在各村党支部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主动加入抢险队伍,自发为工作人员送工具、雨具,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感人画面。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闻喜县聚焦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创新推行基层党支部及党员“每月一件事”机制,构建“月初晒诺、月中督诺、月末评诺”全周期管理体系,通过“承诺—落实—评议”的闭环管理,让党员服务从“嘴上”走到群众“心中”。

在中药材种植大村沟渠头村,党支部书记带队逐户走访,党员干部率先拆除自家残垣断壁,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改造庭院。以月季花海引流,发展2000亩中药材种植,推出“花间漫步”“药田观光”等特色项目,培育出多名“土专家”,开发出手工香囊制作、农家小院等特色项目。通过党支部牵头、党群参与,今年5月13日,薛店镇沟渠头村第三届藤蔓月季花节盛大启幕,吸引4万余名游客观光。

通过示范区创建,让党员从“组织要求做”逐步变成了“自己主动做”。在畖底镇政府机关,到村工作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化身电商主播,通过“田瓜底直播间”把全镇“好物”推向全国。在郭家庄镇西宋村,村干部王文狮主动与运城一家电商销售平台联系,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里销售玻璃器皿、非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引导培养村里的“宝妈”从事电商销售。“看到村里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我觉得作为党员特别有成就感。”村干部王文狮说。

“村集体补贴日间照料中心,为脱贫户补贴缴纳医保,为村民安装太阳能灯、修缮村文化礼堂、升级改造全村管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红利惠及每一名村民。”提及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村民们掰着手指头数不完。

在闻喜县后宫乡柏底村,由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通过多种入股入社方式,实现入股有分红、就业有收入、土地有租金、产业有保障的多渠道增收模式,并通过“五统一”经营模式,实现“抱团”发展,解决小农户种不好、卖不出的后顾之忧。在闻喜县河底镇南王村,通过推行“党支部+特色产业+基地+农户”的新发展模式,打造了南王农业品牌,形成高质量产业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同时,随着集体经济对群众的反哺,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从社区到农村,从单位到企业,从党员到网格员,当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每件民生实事中,当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常态,党旗飘扬的红色力量正化作基层治理的涓涓细流,基层治理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和最持久的动力。

本版策划 雷哲侠

文 字 韩维元 摄 影 闫 鑫 温徐旺

责 编 付 炎 校 对 孙 勇 李丹凤

(责编:杨倩茹、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