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爱心 涛涛情怀

——记运城安格利亚东郡生态幼儿园C2中班的老师们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运城频道>>本网专稿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母亲”“泉滋嫩蕊爱润童馨,感恩护佑值得托付”“播洒爱心谱童谣,无微不至育新苗”……。今年以来,运城安格利亚东郡生态幼儿园C2中班的两位老师———陈甜、段玉涛时常被家长们热赞。家长们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责任。陈甜、段玉涛在平凡幼教生涯中,一直用爱和责任滋润孩子们茁壮成长,用匠心厚植孩子们的未来和希望。在默默奉献中绽放自己的华彩,不仅让胆小娇气的孩子变的勇敢自信、缓慢的孩子变得敏捷灵活,而且让体弱的孩子变得健康快乐、优秀的孩子变得更加出色。”班里小朋友程予芯的妈妈感触颇多:“两位老师不啻是家长口中的‘孩子王’,还是孩子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知心‘妈妈’。”

面对热赞,陈甜和段玉涛十分谦逊:“感恩遇见的每一个孩子,是孩子们嗷嗷待育的渴望,让我们知道爱与善良和温暖是真的能一路生花。只要用心去陪伴、去引导,孩子们就能在家园共育下,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光彩,而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就是我们勤奋工作的动力。”

园长王玺在指导工作

优秀教师陈甜(右)、段玉涛

C2班部分锦旗

园长王玺对陈甜、段玉涛的履职表现非常认可:“她俩正直善良,热爱生活,重视学习,把班级工作做的很扎实,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在全园统一合力频率上,发挥共育力量,从细微处能够完美释放并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履职以来,多次被评为幼儿园优秀教师,也是孩子们口中的知心‘妈妈’。她们对幼教事业的认知和匠心也影响着其他老师,这样的榜样,大家都很欣赏。”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

在日常幼教过程中,陈甜和段玉涛始终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从幼儿入园的那一刻起,她俩就像孩子的守护神,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早上幼儿入园时,她俩早早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只为第一时间给他们一个热切的问候和拥抱。陈甜说:“孩子们早上入园的情绪关乎一天的精神状态,个别孩子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会主动拥抱并问清来由,引导孩子主动表达情绪,然后对症下药去安抚,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就可以欢欢喜喜参与课堂活动,一天状态饱满”。

除此之外,孩子们饮食和营养均衡也是特别关注的重点,看到一日三餐和加点被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是老师最开心的时候,但有的小朋友存在挑食毛病,这让老师有点担忧了。

“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孩子健康成长是首要重任,必须让孩子全面饮食克服挑食的毛病。”陈甜说:“对班中存在挑食较严重、常常不吃绿色蔬菜的幼儿,我们会通过耐心引导和慢慢说服,或在餐前给这些幼儿少盛一些饭菜并告诉他们‘老师盛的饭菜不多,相信你一定能吃完’。同时,为鼓励孩子们爱上吃蔬菜,老师在介绍饭菜时,经常讲一些营养方面的小常识,不仅告诉菜的名称,还讲这些食物含有哪些营养元素,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现在全班孩子在引导和影响下,都非常喜欢吃蔬菜,挑食的毛病不断改变并越来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融入孩子一起玩游戏

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紧密相连的,而游戏则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娱乐和学习方式,每天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攀爬架、滑梯、二轮平衡车……等活动,总能看到老师与孩子同乐的身影。

段玉涛说:“把自己变成孩子,感受孩子的需求以及体验才能更好做孩子的引导者。游戏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运动力,主旨在锻炼孩子成为身体和心理都趋于健康的人;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以及听觉、视觉、触觉的快捷应变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在欢快游戏活动中,陈甜与段玉涛十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但在班级里总有一些不爱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孩子,所以每逢游戏活动,两位老师只要看到个别小朋友不敢进行攀爬等活动,便会立即走到孩子身边,双手护着孩子身后或抱扶孩子体验游戏的快乐。通过这些温馨的陪伴,最大程度地提升和磨砺了孩子们逐步形成的勇敢、挑战、坚持的心理意识和抗挫能力。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追随孩子发展需要,遵循幼儿施教规律,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尊重、勇敢与挑战并存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每天都在健康快乐中成长,是幼教职业、家园共育中最靓丽的追求。”陈甜说:“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幼儿教育是习惯性的养成教育。课堂上陈甜和段玉涛很注重对孩子们自理能力的培养,范围包括取放水杯、叠毛巾、擦桌子、扫地、植物浇水、洗手和整理被褥、自己擦屁股等。

“这些习惯对于中班的孩子都是力所能及的,鼓励他们多做,让孩子知道自己很厉害,有能力做这么多的事情。”陈甜说:“其实孩子们都特别愿意做,并且做的很好。做一个示弱的老师,很多事情得孩子们亲身体验才能学得快,并且只注重过程,不看结果。因为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欠缺,家庭教育大多是“赏识教育”,很少去关注孩子心理上的滋养。所以,通过动手劳动,让孩子懂得并享受自己劳动后的成果,就是一个参与、感受、共同合作的结果。现在班里大部分孩子看到父母做家务时都会自觉伸小手帮忙,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和动手能力提升的魅力。”

中班的幼儿正处于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每一个行为和阶段经历都是黄金转折点。所以,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生活能力、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等都是在家园共育中合力完成。段玉涛说:“尤其要重视在家长高质量陪伴和心灵滋养过程中去完成,为下一步更高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读懂孩子行为语言

完全理解和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是很难的,这恰恰也是考量幼教老师认知程度最可贵的地方。已履职十年幼教生涯的陈甜对此胸有成竹:“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是诉求,这些诉求不论是自觉、或是本能,但总之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读懂的时候你会正向理解孩子,孩子会感知到,然后就会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乱动、调皮捣蛋,但其实孩子是想让老师关注,或是想让老师提问他。陈甜说:“每当这个时候,我把讲课先停下来,跟孩子沟通询问,然后给孩子表达机会,孩子回答后及时给予认可、夸奖或引导校正,孩子会在随后的课堂活动中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中班年龄段的孩子得到认可时会立即显得很高兴,获得感很浓。陈甜深有感触:“课下有的小朋友会悄悄的站在你身旁蹭一蹭,其实是想让你抱一抱;站队的时候会抢第一,只是想离老师近一点,想让老师关注他。读不懂的时候,就会觉得孩子挺调皮、捣乱,但是读懂了就会觉得孩子十分可爱且容易相处。”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交流能力和意识,这种能力会随着环境、模仿等越来越强,交流过程中遇到高兴事情或问题时孩子们会互相转告或自行解决,而这个过程就能助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段玉涛说:“有时候个别孩子有诉求时不敢表达会哭,我们就鼓励孩子要大胆地表达诉求。我们并没有当他们是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人去沟通、去满足,这样下一次他们有诉求的时候就知道如何表达了,这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道歉教会孩子处理矛盾

“你想让孩子学会道歉,你得先给孩子道歉。”陈甜与段玉涛经常示范性引导孩子们学会道歉,道歉会让孩子觉得老师也和他们一样会犯错误,也会有做错的时候,但是做错后不需要把错误藏起来,这样让孩子反而更容易亲近老师。陈甜说:“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认知的能力很重要。”在老师潜移默化影响下,现在C2班里的孩子都会大方地说:“对不起”“我错了”“不客气”。

其实,孩子们之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两个孩子撞了一下,被撞的一方一定会说“你撞到我了”,“对不起,撞到你了,我帮你揉一揉”他们就会合好没事了。陈甜说:“这些语言很常见,孩子们都做的很好。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学会之后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场景,我觉得这就是老师的作用,也是老师最欣慰的地方,因为,我们也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明白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课教实践和事业追求上,而不是被某些琐碎烦杂的细节所困扰。”

教育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耕耘于希望,收获于努力。安格利亚东郡生态幼儿园隶属于运城东方幼教集团。该集团是专门从事集学前教育、投资、培训、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幼教机构,创办辉煌20年来,先后建起八大幼教实体,让无数孩子在这里蹒跚起步、开启筑梦之旅,而这一切都源于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和高端臻至的教育理念。

“从迈进幼教之门那一天起,我们便让全园教师牢记‘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素养,厚植‘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更是责任’的职业情怀;面向社会推崇以自理、自律、自信、自主为核心的4S教育理念,齐心协力将东郡幼儿园打造成充满自然元素的小型生态圈,让每一个孩子在童年里尽情享受自然的美与乐趣。”园长玉玺对未来充满深情和希望:“时间在孩子们欢声笑语、教师忙忙碌碌、家长积极配合下悄然划过。但仰望是春,俯首是秋。东郡幼儿园像陈甜、段玉涛这样优秀敬业的老师还有很多,正是她们的勤奋与爱,使孩子们进步飞速、告别了‘熊孩子’,学会了善于思考、大胆表达;学会了远离危险、自我保护,产生了一批批科学小明星、最强大脑、非遗研学传承人、文明礼仪小标兵、乐于助人好宝宝、全勤宝宝等优秀小朋友,幼儿园也荣获了各级政府和东方幼教集团的多次嘉奖和鼓励。”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过去的成绩只是履职过程中一朵小小浪花,也是一段充满温馨、丰富认知的成长岁月和记忆符号。陈甜、段玉涛信心十足:“未来,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每一个时段,我们将积极携手全体教职工继续以德立身,深学细研,躬身立行,在幼教这片百花园里,升华教育智慧挥洒爱心和情怀,做静等花开的守护者。” (耿金乐 桃子姥爷)  

(责编:杨倩茹、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