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冷口乡“三把钥匙”开启横岭关村发展致富之门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运城频道>>本网专稿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年来,绛县冷口乡横岭关村以特色文商融合旅游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促进经济发展,把盘活村集体资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强组织堡垒、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基层治理“三把钥匙”,念好“山”字经,做好“土”特产,积极探索文商融合旅游发展新途径,成功实现从“空壳村”到“富裕村”的蜕变。

“红色钥匙”解锁组织振兴密码

坚持把组织建设作为首要工程,创新实施“三个一”强基工程:

(一)建强先锋队伍体系

建立“头雁领航-雏雁跟学-鸿雁示范”培养机制,发展3名90后党员积极分子,吸纳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进入村“两委”后备干部。实行党员“1+N”联系户制度,25名党员结对帮扶126户群众,年均解决实际问题80余件。村支书宋晓辉带领党员突击队连续6昼夜奋战山火一线,成功转移群众43人。

(二)激活红色阵地功能

争取资金改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课堂”“田间党小组”,组织党员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累计收集产业发展建议53条。联合运城电信驻横岭关村第一书记李军,脱贫攻坚、巩固衔接,立足乡村振兴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实现“1+1>2”效果。

(三)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村级事务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达100%。创新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村“两委”绩效考核办法,将参与防汛防火、矛盾调解等纳入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提升。

“金色钥匙”撬动产业发展引擎

锚定“特”“优”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文旅融合:

(一)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建成103亩蓝莓种植基地(绛县唯一),亩产达200公斤;发展千亩花椒园、300多亩板栗园,形成"春采蓝莓、夏摘花椒、秋收板栗"的特色种植体系。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经济收入达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1.8万元,彻底实现从“脱贫村”到“富裕村”的蜕变。

(二)三产融合创新突破

创建"关上良品"强村公司,打造“峪”见星空露营基地、横岭关村联合地理位置相近的烟庄村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漫山红叶、成片松林、虎仙槐、千年蛇象槐、母子槐等推出自然生态观赏路线;围绕尧文化公路、姜嫄祠、古窑洞、古石磨、古石碾盘和古寺庙等历史遗迹推出文化探源路线;针对蓝莓采摘、板栗加工、养蜂体验、亲子游乐和山地运动等活动推出田园体验路线;针对“半山云居”“峪”见星空露营基地、农家乐等康养休闲去处提供“逃离城市”线路。多条线路互相补充,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三)营销体系全面升级

搭建“线上直播+线下展销”双渠道,提升加工厂造血功能。聘请专业直播团队和销售客服,培养村内线上带货达人。通2024年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小米、核桃、山楂、石磨面粉等农产品1万余单,助力农产品出山。对接扶贫超市和市县销售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关上良品”品牌。加工厂自今年6月份投入运营以来,销售面粉1万余袋,蜂蜜3吨,让村民就地销售、就地务工。

“蓝色钥匙”打开民生善治之门

构建“三治融合”治理新格局:

(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硬化关街居民组、关村居民组、横岭庄居民组村内道路3条,对接县交通局建设尧文化旅游公路,修建后山、韩家沟、横岭庄、北沟、关街、关村、北坡居民组人蓄饮水蓄水池及管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自来水、网络宽带全覆盖。

(二)文明乡风浸润培育

创新建立“老支书调解室”,成功化解土地纠纷等矛盾20余起。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星级文明户56家,红白事简办为群众年均节约开支。组建锣鼓队、广场舞队等文化队伍,定期举办“孝老敬亲宴”。

(三)生态环境治理有方

按照“千万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做好“清”“拆”工作,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立面的净化、地面的硬化,点状的文化、庭院的美化,让全村老百姓尽享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农村新面貌,不断提升全老百姓的幸福感。

下一步,横岭关村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四宜绛县”“秀美冷口”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推进冷口乡特色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盘活生态资源,搞好生态旅游,以“绿富美”为总目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做出横岭关模式,达到横岭关效应。(杨银军 曹鹏飞)

(责编:韩蕾、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