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全力推进制造业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赋能产业升级
运城市全力推进制造业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赋能产业升级
运城市组织召开了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暨制造业振兴升级大会,制定印发了《运城市制造业领域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计划》《运城市制造业振兴升级年度行动计划》《运城市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根基不断夯实。按照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思路和要求,起草了《运城市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实施方案》,围绕精品钢、铝精深加工、碳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积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深入实施《运城市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运城市实施战新产业培育壮大行动方案》,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具有运城特色的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山西建龙、宏达钢铁、高义钢铁、铭福钢铁、华鑫源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已建成投产,钢铁先进产能占比已达80%以上,工业用钢占比超60%;焦化行业全部关停4.3米以下焦炉,焦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100%,配套干熄焦产能配备比例由85%提升至100%。威顿水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工厂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运,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组织召开全市再生铝、铜、镁产业座谈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战新产业:“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成形成势,全市已经形成以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企业数量由2020年的106户增加到2024年的311户,增长了193%;增加值总量从39.2亿元增加到136.2亿元,增长了247%。全市“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总数达到209家、排名全省第二。15种新材料产品入选山西省新材料精品(第一批)清单,占全省(53种)的四分之一。其中,炬华新材料的拟薄水铝石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该催化剂技术领域空白;同天翔的石墨烯防腐空调用亲水箔耐盐雾性、晋光化工的荧光增白剂三嗪(qín)杂质含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产业链、专业镇作用突显。制定印发了《运城市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三年行动计划》《运城市促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强重点产业链、做大特色专业镇。产业链方面:8家企业(大运汽车、亚宝药业、银光华盛、中铝新材料、山西建龙、阳光焦化、中条山有色金属、永东化工)认定为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占全省41家的五分之一,11家省级“链核”企业、占全省75家的14.7%;链主链核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全市10条重点产业链、310家“链上”企业实现营收2551亿元,增长8.43%。专业镇方面:按照“2+15+N”专业镇梯次培育发展模式,培育认定15个市级重点专业镇,实现县域全覆盖,培育“2+15”专业镇规上企业153家,“专精特新”企业53家,带动就业20.44万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万荣外加剂、盐湖水泵2个专业镇获批省级重点专业镇;万荣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万荣外加剂专业镇号”冠名的高铁专列首发运行;华康药业止嗽立效丸等6个专业镇企业产品被认定为“山西精品”。2024年,我市“2+15”专业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62.6亿元,同比增长7.59%。
(三)惠企政策持续落实。一是坚持入企服务常态化,成立入企服务工作专班,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近年来,全市收集企业问题办结率达90%以上。二是落实好超长期国债、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等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三是积极争取省技改资金扶持,近年来共为建龙实业、北方铜业、中车永济、亚宝药业等企业争取到省技改资金支持超5亿元以上。
供稿:运城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工作专班制造业领域专项工作组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