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横水镇新庄村:强村五法促振兴 点亮示范区创建路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运城频道>>本网专稿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示范区创建以来,绛县横水镇新庄村围绕“党建引领、德孝铸魂、三红富农”,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德孝文化底蕴,实施“强村五法”,打造“文明新庄”党建品牌,全方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建强一个队伍。发展关键在人,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明确两委班子职责,制定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深化宗旨意识,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培养。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横水大讲堂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党员思想建设,通过视频会议、微信群分享、资料邮寄等方式,加强在外党员管理,针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送学上门”,确保学习“不掉队”、思想“不掉档”。通过党员设岗定责、担任街巷长、化身“宣讲员”等方式,确保关键岗位有党员、重要工作有党员、服务群众有党员。

提升一个产业。以“三红基地”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新庄草莓”品牌优势和种植经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草莓产业专业化、品牌化、精品化。一是优化品种,打造高端精品矩阵。选育优良草莓苗,精心培育,精细化分级,按照果型、色泽、糖度等指标建立三级品质体系,配套开发专属礼盒包装,以精品化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提升服务,构建多重消费场景。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规划建设集草莓采摘、生态餐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草莓采摘园,开发“与莓共享”农家乐体验园,推出草莓饮品、草莓甜品等,打造“进绛首颗草莓在新庄,离绛最后一站品莓香”的特色消费IP,实现从单纯农产品销售向复合型消费转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弘扬一个文化。新庄村坚持把弘扬德孝文化作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建强文化阵地,依托党史路、孔孟文化街、休闲文化广场等文化载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集文化体验、思想引领、乡村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传播空间;二是开展特色活动,聚焦“一老一小一留守”,深化“爱在路上”志愿品牌,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培育道德模范,树立乡风文明典范;三是加强乡村治理文化建设,结合村规民约,将德孝文化、诚信文化、法治文化融入日常村务管理,建立“文明积分”管理模式,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形成“崇德向善、勤劳致富、守望相助”的新型乡村社会风尚。

共建一个平台。新庄村进一步优化网格管理,以52条街巷为单位,划分若干网格,建立“大网格+微网格”管理体系,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民情收集、矛盾调解、安全巡查等工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同时,新庄村持续依托监控网络、网格员巡逻等措施,推动“人防+技防”双轮驱动,打造“平安乡村”治理模式,提高村民安全感和满意度。真正做到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管理智能化。

用好一个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提升村级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参与度。一是坚持“商事议事会”机制,每月10日定期召开会议,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对村级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重要事项进行民主决策,确保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二是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提升干部执行力和公信力;三是构建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村民议、大家定、共同干”,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杨银军 崔艺洁 侯小霞)

(责编:韩蕾、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